中新社合肥6月9日電 (記者 趙強)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9日在安徽省蕪湖市啟動。啟動儀式上發布了人字洞考古發掘25周年成果。
人字洞遺址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癩癡山南坡,是一處洞穴堆積。其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約220萬-256萬年),是目前亞歐大陸已知時代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存。
1998年,“國家攀登專項——《早期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研究》”正式啟動。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現與隨后的考古發掘、研究即是這個攀登專項的重大成果之一。人字洞在25年的系統發掘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介紹,自1998年10月正式發掘開始,人字洞遺址先后進行了11次系統發掘。出土脊椎動物化石計有龜鱉類、鳥類、翼手類、嚙齒類、食肉類、長鼻類等近50種,哺乳動物群的成員幾乎全是滅絕種,屬一級滅絕種比例占總屬數35%以上。目前遺址中已發現了有200多件人工石制品、人工骨制品,上萬件、上百種脊椎動物化石,這在中國境內其他早期人類活動遺址中是較為少見的,為將中國古人類生存時間推前到距今200多萬年前提供了又一重要的證據。
當天還舉行了《亞歐大陸最早的人類遺存——人字洞考古發掘二十五周年成果特展》,展覽從驚世發現、人猿揖別、遠古回響等六個方面,展現繁昌人字洞遺址的考古發掘歷程;展示出土動物化石標本以及舊石器等。
據悉,隨著繁昌人字洞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分子生物學等前沿學科最新技術的不斷運用,繁昌人字洞遺址在百萬年的人類起源史和長江文化弘揚傳承中的地位將更加重要。
人字洞遺址在2006年5月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字洞遺址入選“安徽2020—2021年十大考古新發現”;2022年9月,人字洞考古遺址公園入選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