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陽6月11日電 題:遼寧沈陽:一座東北老工業城市正散發濃濃書香
中新社記者 韓宏
“過去的倉儲園區,如今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書房!薄80后”張新每逢周末便會來到“時代文倉”城市書房“充電”。他近日得知這里是沈陽現存建設年代最早的共和國第一代倉儲園區,從事建筑行業的他笑著說,“在這里學習或許能獲得更多靈感”。
截至2023年,“全民閱讀”已連續十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建設“書香中國”已成為全民共識,全國各地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城市書房、城市書屋等場所。遼寧沈陽自2021年啟動城市書房建設以來,累計建成城市書房26座、城市書屋116間。
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沈陽有很多具有工業文化元素的閑置樓宇廠房和老舊歷史建筑!皶r代文倉”城市書房便是以沈陽市第五批歷史建筑——東貿庫建筑群(倉庫)2號庫為改造主體建設而成,同時還有利用原紅梅味精廠發酵過濾車間改建而成的紅梅文創園城市書房,由廢棄鍋爐房改造而成的知舍藝術空間等。
有專家指出,將工業老建筑打造成城市書房,實現工業與文化的多重碰撞,為老工業基地城市營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圍。
除了“工業風”,另有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城市書房、書屋在沈陽相繼面世。與社區融為一體的梧桐書房、藏身于沈陽古城北中街的古城遇書房、臨近學校的緣園書店城市書房.....。。作為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結合所屬區域的生產生活風格,在社區、商業街、公園、景區等地出現,以其便捷化、數字化、場景化的特點吸引人們駐足。
“離家近,圖書全,環境好!68歲的退休教師張莉每天步行10分鐘來到家附近的城市書房讀書,一周兩到三次每次兩個小時的閱讀時光讓她的退休生活更為充實。正為中考備考的學生孫馨每周末都會來城市書房自習,她說這里比圖書館開放時間長,看書之余還可以去書房旁邊的山中尋一處陰涼地散步。
諸多城市書房通過數字化智能管理系統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閱讀體驗,人們僅憑身份證就可以在書房內實現辦證、借閱等自助服務。截至目前,沈陽市城市書房已累計接待讀者360萬人次,最大日接待量達14000人次,單日最高借閱數量達3430余冊。
“家門口”的城市書房為滿足人們學習、辦公、社交等多樣化需求,打造了新的文化空間。東臨實勝寺、西傍錫伯家廟的“漢字主題書房”是全國首家漢字主題書房,引進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霸谶@里了解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還學習了古琴、書法,甚至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笔忻裱缡钦f。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批批城市書房、城市書屋的建成開放,不僅有利于解決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讓公共閱讀空間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有專家表示,城市書房的出現源于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人們迫切希望能擁有一座在自己通勤范圍內比較方便到達、不受時間限制、環境溫馨舒適的圖書館。未來,需要加強城市書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創新提升城市書房職能,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完)